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24日电 (张小芳 富承璘 聂兵远)连日来,民勤县林草局抢抓阴雨天的有利时机,在民勤片区三北六期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青土湖、四方墩、青土坑等区域开展大规模无人机飞播造林作业,加速荒漠地区植被恢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6月22日,青土湖上空,6架大疆T50无人机腾空而起开展播撒草籽。无人机按照预先设定的航线,开展精准作业;作业中,飞手根据风向实时进行微调,确保草籽播撒在规划区域内,无人机的绞笼就像精明的管家,严格控制种子的数量和重量,而甩盘则像360度旋转的飞盘,将种子精准地甩成一道道螺旋形的草籽波,一粒粒草籽带着人们的绿色期望钻入草方格中。青土湖撒播面积15608.16亩,沙米7804.08kg产品展示,沙蒿7804.08kg,用时2天。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中新武威观 民勤:封沙育林的“飞行侠”,有效破解了复杂地形限制、撒播不均匀与人力成本高等难题,大幅提升治沙效率。
“我们计划利用一周时间,在青土湖、四方墩、青土坑等区域实施5.29万亩飞播造林。”民勤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陶海璇说,“在民勤片区三北六期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中,我们采用‘人工造林+飞播草籽’协同治理模式,既固定住沙丘,又逐渐修复荒漠生态系统,为遏制两大沙漠握手,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供关键支撑。”
民勤县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核心位置,位于“北方防沙带”中心地带,是捍卫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生态安全的关键屏障,生态区位特殊而重要。近年来,民勤县因地制宜,按照“从急到缓、由内向外、分步实施”步骤,以“三北”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为依托,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对绿洲外围天然沙生植被和尚不具备治理条件的连片沙化土地,通过围栏封育、封禁保护促进自然修复;对绿洲边缘的重点风沙口、沙害严重区通过工程固沙、人工造林和封沙育林等进行集中治理;对绿洲区采取镇村绿化、人工造林、成果巩固等综合治理措施,改善人居环境。
“目前,我县已累计完成工程治沙130万亩、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261万亩,封沙育林草325万亩。总长380公里、总面积210万亩的环绿洲锁边林带已全面闭环,形成了‘绿洲外围封沙育林、边缘固沙造林、内部农田林网’的立体防护体系,无人机的参与有效降低了作业成本,大大缩短了工期。”民勤县林草局副局长何新民介绍说。
昔日黄沙漫卷处,今朝科技绘新绿。从1950年万人治沙誓师,到今日无人机飞播的科技赋能,七十五载接续奋斗,民勤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根本性转变,这既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真实写照,更是人类以智慧与坚韧守护家园的生动实践。(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